中国第一运动品牌大衰败?月亏超过1个亿,经销商带头卖假货

2022-03-02 13:05:20

剧本杀是什么 https://www.td010.com

说起知名的运动品牌,你会第一时间想起哪个呢?可能很多人会说安踏、李宁这样的国产品牌,或是耐克、阿迪这样的国际巨头。然而,有一个品牌却被大家忽视很久了,这就是kappa。它曾被誉为增长前景最好的体育品牌,也是深具发展潜力的企业。甚至早在十几年前,其一年的销售额就超过33亿,成为国内体育品牌的销售冠军。只不过,如今的kappa已经不复当年的强大,其月亏1个亿,甚至连旗下的经销商,都开始带头卖假货。

曾经年营收超过40亿元

说起kappa,想必很多中国消费者,都对这个品牌颇有感情。毕竟当年的中国消费者,曾是最主要的消费群体。在其最巅峰的2010年,kappa年销售额超过42亿元,净利润更是达到惊人的18亿元。在国内,它的门店数量超过3700家,可以说在中国大小城市,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是,如今的kappa早就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根据该公司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其上半年亏损近8亿元,增长超过167%。为了挽回业绩上的下滑,kappa甚至开始出售自家商标的使用权。据悉,仅在今年初,就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商家,获得了商标使用权,以及各种知识产权。曾经的第一运动品牌,竟然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那么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这家企业竟然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

20世纪初,kappa诞生于意大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球性的体育品牌。早在2002年,李宁就通过合作,获得了其在国内的独家代理权。也正是在这期间,体育消费市场开始逐年扩大。因为在后续的几年后,中国不仅加入了WTO,还成功申办了夏季奥运会,再加上国足世界杯出线成功,都在推动运动服饰市场的蓬勃发展。

当时,国内体育消费的市场格局比较清晰。国际品牌耐克、阿迪,占据了一二线城市,成为很多人的心头好。能够跟这两大巨头分庭抗礼的,也就是安踏、李宁、特步等几个品牌。而至于贵人鸟、360度等品牌,都纷纷向四五线城市下沉。而kappa在后续的发展中,其实结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有媒体曾报道称,其一年的销售收入,还不及耐克一年投入的营销费用,这就是差距。

成为国产企业,重塑品牌的三个办法

2006年,位于意大利的kappa总部曝出现金流不佳的消息,而来自李宁的陈义红专门跑到意大利,谈判品牌所有权的问题。最终,他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将kappa在中国大陆和澳门的所有权买下。就此,该品牌脱离了总部的管理,而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国产运动品牌。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其开始了品牌重塑之路。

首先,kappa选择差异化经营,向运动时尚品牌转型。事实上,当时其在国内市场的定位很高端,基本跟耐克、阿迪处于同一竞争环境下,这对于品牌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除此之外,因为诞生于意大利,所以kappa的设计风格,几乎都没有中国元素的参与,这也导致其无法获得国内消费者的认可。陈义红在调研之后发现,当时大部分品牌,都是走的传统运动风格。

这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其运动服基本都为宽松型,而这就是突破口。因为在消费者眼中,服饰产品千篇一律,越来越没有新意。于是,kappa开始将运动服做成修身的设计,并且会搭配亮片的配饰。虽然这类服饰看起来不那么运动,但是因为时尚、好看,所以成为很多年轻消费者的选择。其次,kappa在营销方面也进行了改革,用娱乐代替专业化。

在当时,国内运动品牌的营销可谓是针锋相对。安踏用近百万的价格,拿下了奥运冠军孔令辉的代言,而喜得龙甚至请来了国家队主教练蔡振华。而作为巨大的耐克和阿迪,自然不遑多让,在全球各大赛事上都投放了赞助。但是kappa却没有选择这么做,所以它跟不少的明星合作,但是却不以赞助品牌自居。这就导致,很多消费者会认为,是这些明星自发选择的kappa服饰,这就为其赋予了时尚的元素。

最后,kappa开始向轻运营的模式转变,成为看得到、买得起的品牌。当时,其大力鼓励经销商在某个区域做大做强,这就是专属的经销商策略。如此以来,经销商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将品牌的销售渠道大大拓宽。有统计显示,在kappa业绩的最巅峰时期,其只有38家经销商。在生产经营方面更是如此,国内只有一家内部工厂,其它的产品生产,都外包给了第三方企业。

当然,想要实现这三点,kappa需要不断地投资。于是,其选择跟知名投行摩根签署对赌协议。在这份协议中规定,前者在2006年的盈利不少于1.8亿,2008年的盈利不少于3.5亿元。最终,kappa获得了成功,2006年的净利润就超过了3亿元。两年后,其盈利更是超过13亿,成为国内第一大运动品牌。当然,在巅峰之后,每个企业都会遇到发展困难,而kappa则进入了无尽的低谷之中。

两大原因造成kappa衰落

当时08年北京奥运已经过去,运动服饰的消费浪潮也已经退散,国内市场已经很难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但是很多品牌依然保留着原有的经营模式,比如说规模化扩张,导致库存量激增。整个2012年上半年,包括kappa、李宁在内的6家运动品牌的库存,就超过37亿元。只不过,在之后的企业经营中,李宁等又重回正轨,而kappa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说起来,当初帮助kappa获得成功的轻资产经营模式,也成为后来其衰败的原因之一。当时由于企业的经营策略,导致经销商的自由度很高。在市场蓬勃发展时猛开店,在市场退潮时,又大量关闭门店。其门店数量从4000家,一下子减少到1000家左右,这让品牌库存瞬间激增。除此之外,经销商们为了赚钱,竟然开始卖假货,这让其品牌声誉遭受重创。

除了以上原因以外,kappa更多的是自身发展的定位问题。国内有媒体曾经报道过,在一个普通的县城内,一条几百米长的商业街上,到处都是kappa的网点。这样做的最大问题是,品牌门店过于集中,为了促进销售额,相互肯定会有竞争,打折出售是必然的事情。再加上前文提到的假货横行,就会给人一种kappa产品满大街的印象。

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他们最怕买到烂大街的产品,如此一来它就被年轻人边缘化了,不再是选择产品的第一品牌。想要改变如今的经营困境,未来kappa还需要多多想办法。比如说向如今的李宁和安踏学习,在两者的推动之下,如今“国潮”品牌已经深入人心,kappa可以试着再次转型。

当然,在如今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新零售的模式、大数据的意识和互联网思维,将成为每一个企业发展所追求的东西。现在的kappa所缺乏的可能正是它们,想要在强敌环伺的行业中重新杀出一条血路,看起来颇为困难。但是,作为第一运动品牌,还是希望它能再挣扎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爱客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教育科研、热点新闻、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爱客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