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客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教育科研、热点新闻、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2-07 11:44:03
1955年授衔时,林彪手下的头号猛将,有中国巴顿将军之称的钟伟被授了个少将军衔,这可把钟伟气坏了,有一段时间不但拒穿军服,甚至说要把军衔牌子挂到狗尾巴上,为了这句话,钟伟还被林彪叫去骂了一顿。
钟伟
钟伟要争得倒不是待遇高低,而是一口气。毕竟他曾担任四野49军军长,这是完全够的上中将授予标准的,当年他的老搭档政委袁升平就是中将,四野其他的那些军长,梁兴初、吴克华、曾泽生等都是中将,至于李天佑、韩先楚、洪学智等人更是都授予了上将。就连当年他手下的师长温玉成也是中将,这让钟伟的面子往哪里搁啊。
不过这事倒也不是军委的疏忽,而是跟钟伟的一次“抗命”有关。解放战争后期渡江时,钟伟自作主张,率领49军轻敌冒进追击残敌,结果被白崇禧在青树坪伏击了一把,损失了近13000人,这在摧枯拉朽的渡江战役阶段,是极大的损失了,最关键是有抗命之嫌,所以一定程度影响了军衔的授予。
不过功是功,过是过,军委也知道委屈了钟伟,因此在对其任用上,直接参照了中将甚至是上将的标准。钟伟曾出任北京军区参谋长,对于一个少将来说,这是远远的超标了,不难看出,对钟伟所做出的贡献,大家心里都是认可的。
授衔时有人欢乐就有人愁,觉得委屈了得可不止钟伟一个人,还有一员猛将,王近山。
说王近山有人可能不知道,但要是说李云龙李团长,那估计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李云龙的原型之一就是王近山。
王近山
王近山的资格很老,15岁参军,20岁就跟着参加了长征,刚30已经是著名的六纵副司令了。抗美援朝时,他还担任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并代司令员指挥了好几次大战役,并荣获朝鲜颁发的勋章。
按说这种资历轻松授予上将,可惜因为两个原因最终屈居了中将。
第一个原因就是脾气,看过《亮剑》都知道,李云龙是典型的驴脾气,除了旅长,就没见他怕过谁,打仗还经常不听指挥,结果就是打赢了也没赏。
第二个原因则是年龄,不是太老,而是太年轻了。
军队中虽然不讲究论资排辈,但是毕竟还是有敬老尊贤传统存在的。在猛将如云的二野,战功和资历跟王近山差不多的大有人在,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自然要给老前辈们让个路,屈居中将了。
最终授衔结果出来后,王近山不太满意,这个在《亮剑》中也有体现,李云龙对自己的授衔也是不满,但是毕竟是直脾气的将军,向上级反映了自己的想法后,也就没再当回事了,依然兢兢业业的工作。
谁也没想到,10年后的王近山,又捅了个篓子,原因还是他的直脾气。他违抗了上级的精神,执意同妻子离婚,结果背了个处分,从大军区的司令一撸到底,变成了个副科级干部。
王近山和第二任妻子
很多老战友劝他,但是王近山坚决不认错,认为自己没问题,一直到多年后,才在许世友等老战友的帮助下,重新成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
感情之事外人无从置喙,但是王近山对国家的贡献有目共睹,在他去世时,邓公特意要来悼词审定,并将“副参谋长”四个字换成了“顾问”,这个小小改动,让王近山的丧事可以按照大军区领导级别办理,也算是对他一生最公正的评判了。
王近山委屈,还有一位将军觉得更委屈,此人就是歼灭张灵甫的大功臣,王必成。
王必成骁勇善战,一生几乎没吃过什么败仗,28岁就担任了新四军二纵司令员,是粟裕最得力的战将。
粟裕和王必成
在担任华野六纵司令员时,王必成遭遇了一个强悍的对手,国民党王牌中的王牌,张灵甫麾下的74师,双方在涟水城交锋,凭借不逊于我军的战斗意志和更先进的武器装备,王必成吃了亏,牺牲5000多战士,含泪放弃涟水城。
从此,王必成和张灵甫结下了梁子。
1947年,张灵甫孤军冒进,深入孟良崮地区,华野主力将其团团包围,挡住74师退路的正是老对手王必成。王必成豁出去了,不惜一切代价拼死阻击,终于拦住了74师,并将其全歼。这也成了王必成一生最大的战功。
张灵甫
1955年,王必成被授予中将军衔,老将军不太满意,找来老领导向上级反映,上级反馈很快下来,原来想授予上将,需要一些硬性条件,比如说抗战之初就担任过团级以上主官(王必成是团参谋长);红军时期担任过师及以上主官(红四方面军的时候副师长),所以说虽然王必成战功赫赫,但是授予中将合情合理。
搞明白了原因,性情耿直的王必成再无芥蒂,他高高兴兴的穿上新发的将军服,带着中将衔回到家中,并跟亲人们开心的合影,真是一个让人又敬又爱的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