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客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教育科研、热点新闻、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1-15 01:56:02
私人电影网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sirendy.cc
文丨楼叔
曾今,有一种传播盛广的说法称,97%的百强房企都有“副业”。
而在当下的地产寒冬期,开发商对“副业”的钻营,就显得更加急迫了。
比如,仅在造车这条赛道上,或直接上场自己干,或入股车企的地产开发商,就能够列举出一大串。
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对跨界“造车”的开发商们而言,教训似乎远大于收益。
当然,也有开发商还在继续加仓。最新的一个,是跻身“华南五虎”之列的雅居乐。
日前,多家媒体报道称:
雅居乐集团11月30日晚间在港交所公告,将以近2.1亿美元投资威马集团,取得其附属公司的投资控股公司WMMotorHoldingsLimited4.58%股权。
这并非雅居乐首次牵手威马。
早在去年9月,广州雅居乐就与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股份认购协议,以5000万元认购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
连续加仓,雅居乐加入造车赛道的决心呼之欲出。
但在当前房地产行业资金紧张的大背景下,雅居乐逆势“撒钱”,究竟能否“赌出”一个明天,仍是一个大大的疑问号。
01
实际上,于2015年在上海成立的造车新势力威马,并不是雅居乐第一个入股的汽车品牌。
报道显示,早在2019年5月,雅居乐就与力世纪签订合作协议框架,以2.04亿收购力世纪4亿股新股权,并宣布双方将就于中国生产、研究及开发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及产品进行合作。
但第一次“试水”造车行业,雅居乐并没有尝到甜头。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6个月,力世纪收入2.41亿港元,同比减少6.2%,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02亿港元,上年同期亏损2.03亿港元。
这样的业绩表现,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雅居乐这次要拿还没有“捂热”的力世纪股份交换威马汽车股份了。
相比力世纪,威马这几年也算是名声大振,作为代表性造车新势力之一,雅居乐的投资似乎让人多了些期待。
但是,新能源汽车赛道本身就足够拥挤,加之目前全行业都处于持续烧钱模式,这里面的风险仍不可低估。
而威马本身的状况,也没那么乐观。
比如,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全年,威马汽车未经审计的除税前亏损净额为54.847亿元人民币。
从2017年初到2020年9月,据说累计亏损超百亿元。并且,目前上市进展也不明朗。
此背景下,雅居乐的入场,注定要做好“放长线”的准备。
02
而在另一端,雅居乐地产主业上的压力依旧高企。
今年上半年,雅居乐营业收入录得385.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1%。
但净利润和股东应占利润分别同比仅增长2.1%和3.2%,毛利润更是同比下滑5.8%——“增收不增利”的特点比较明显。
此外,28.11%的毛利率,创下了四年来新低。
三道红线方面,雅居乐倒是已成功跻身绿档房企之列。
但是,“永续债之王”的头衔,和“名股实债”的嫌疑,却让其身为绿档房企的真实成色备受质疑。
如截至2020年底,雅居乐永续债规模达到136亿元。
并且,从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雅居乐的少数股东权益一路飙增,分别达到23.1亿、54.1亿、73.0亿、125.2亿、218.83亿,对应的少数股东权益占比,也从10%一路涨到接近30%。
但蹊跷的是,少数股东净利润占比,却止步不前,最高也仅有10.4%。这被外界质疑为有较大的“名股实债”嫌疑。
从债务规模看,截至2021年6月30日,雅居乐的总借款979.00亿元,其中,一年内需要还清的借款就高达394.87亿,占比超过40%。
这一规模相较于它的营收表现,明显偏高。
更显压力的是,雅居乐的回款率也跌至近三年来的最低值。今年上半年,雅居乐的回款率仅有80%,已低于去年房企销售回款率的平均值(87%)。
事实上,种种融资动作显示,雅居乐的债务压力,或确实不可小视。
比如,自2020年底以来,雅居乐先后展开了包括出让地产项目股权、定期贷款、配股等多种方式在内的融资行动。
甚至,今年5月下半月到6月初的短短半个月时间里,雅居乐就进行了4次募资。颇耐人寻味的是,今年上半年,雅居乐还通过出售子公司获得超40亿元的收益。
而就在上个月初,作为区域标杆项目的武汉雅居乐花园,又被报道因拖欠工程款1亿元而停工。
此外,降价、裁员乃至被收购的传言都一时闹得沸沸扬扬。
主业承压之下,还要腾出巨额资金来搞造车“副业”,要么说明雅居乐的确是急于从非主业中找到新的突破口,要么只能说雅居乐对“副业”过于执着。
03
应该说,在品牌房企中,雅居乐算得上是较早布局多元化业务的了。
如早在2016年,雅居乐就提出要在未来5—6年里,整个集团的非地产业务要占一半。
自此,在商业地产、城市更新、环保、物业等多个赛道,雅居乐都有不小的投入。
这些多元化布局到底未来能够给雅居乐带来怎样的“长期主义”利好,现在断言或许还为时过早。
但是,有两点是基本可以明确的。
一,多元化业务布局的进展,明显低于预期。
如今年上半年,雅居乐多元化业务收入虽然同比提升4.2个百分比,但也仍仅有16.8%,这离预期的“半壁江山”目标显然相差甚远。
二是,“痴迷”于多元化业务,应该或多或少影响到了主业的效率。
在进入千亿俱乐部前,雅居乐与差不多同时期的老牌房企相比,就被拉开距离。
2018年,雅居乐虽然正式跨入千亿房企俱乐部,但到去年,其销售额也仍不到1400亿元。
未来,雅居乐要想实现主业规模的快速扩大,无论是行业基本面,还是自身状况,所能给予的空间都远没以前大了。
那么,继续押宝“多元化”似乎是没有多少选择余地的选择了。
事实上,在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发布会上,雅居乐方面就表示,“从今年来看,我们的投资在地产和非地产方面大概是二八开”,并且再次提到“未来50%业绩将来自多元化。”
然而,仍处于成长中和巨大不确定性中的多元化业务,要真正实现为主业分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以开发商造车为例,有的已经搁浅,有的尴尬离场,有的甚至拖累主业,刚入场的雅居乐,到底能够走多远,是否能够等来丰收期,答案仍在风中飘。
唯有祝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