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说“不”?家长这样做就对了!

2021-12-12 21:22:02

三国志游戏攻略 https://www.1314gl.com/glmj/

从心理学上来讲,1岁半以后,孩子逐渐进入自我意识发展敏感期,心理学上也称为第一反抗期。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喜欢反抗大人安排的一切,最典型的行为就是孩子很喜欢说“不”。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山东省家庭教育宣讲团专家、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张丽丽与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对待孩子喜欢说“不”的相关问题。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说“不”?

大约在孩子两到三岁的时候,习惯“我”或“不”来回答问题,“我”的意思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和一切都要占为己有,“不”则代表否定一切。家长说往东偏要往西,无理由地和家长对着干,即使孩子心里认同家长说的话,也会说“不”。这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原因是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总是要想方设法突出自我,让人关注自我。所以,如果不注意方法,家长就会感到孩子总是不听话,让自己很难受,但这却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不可强行压制,否则孩子将失去主见和独立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1.5-3岁的孩子会经历一个重要的人生发展阶段: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阶段。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孩子不仅掌握了如爬、走、说话等大量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我们把这个阶段通常称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反抗期”,也可以称为“自我的敏感期”。

处于“第一个反抗期”的孩子,主要表现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当下的意志去做一些事情,也总会用对抗性行为来探索和感受自我意识。很多时候,孩子为了表明是“我的”,往往会否定他人的语言、行为,认为这样可以更显示“我的”力量。

因此,说“不”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在证明自我的事,也是孩子成长中极为关键和重要的环节。

当孩子说“不”时

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第一招,巧妙引导,不问“好不好”。许多时候,孩子说“不”并不意味着他想跟大人唱反调。比如有些孩子嘴里说着不要不要,动作上却在配合父母的要求。所以,我们想要让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以商量的口吻询问孩子“好不好”,而是通过赋予物品生命或者跟孩子玩小游戏的方式来让他欣然接受我们的建议。

第二招,积极鼓励,避免说“不”。家长首先要反思一下,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是否会说很多的“不”。比如“不要动这个”、“不要去那儿”、“不要吃这个”……我们首先给孩子们示范了“不”,凭什么要求孩子不能说“不”呢?所以,孩子一岁半以后,家长尽量不要跟孩子说“不”、“不要”、“不可以”,而应该多多说“是”和“好”,多肯定和鼓励孩子。比如,宝贝可以自己穿衣服了,好厉害;宝贝可以自己吃饭了,真棒啊……这种正向的教育和引导更易于孩子接受。

第三招,用自由选择代替强制命令。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强迫选择,越是必须让孩子做什么事情,孩子越是抗拒。比如睡觉的时间到了,妈妈说:“宝贝,该睡觉了。”孩子却说:“不,我就不!”在反复劝说没有效果之后,许多家长就会发怒,强制命令孩子去睡觉,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换一种方法,比如跟孩子说:“宝贝,该睡觉了,今天晚上你想让小猪佩奇陪你睡觉还是奥特曼战士陪你睡觉呢?”这样一来,孩子想的就是选择哪个玩具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睡觉的问题了。

第四招,把原地禁止改为提前约定。比如吃饭的时间到了,孩子却还在玩玩具,家长不能说:“宝贝别玩了,该吃饭了。”而应该说:“宝贝,我们再玩5分钟就要去吃饭喽。”这样有了心理预期和缓冲,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虽然是经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但是他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人生。所以,作为家长,不能一味限制孩子说“不”,而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学做聪明家长。

戳视频看完整节目↓

回看方式

节目通过山东教育电视台“养教有方”平台直播,可点击关注“养教有方”微信公众号,选择“同一堂课”进行回看。

本文编辑:CHEN°

责任编辑:刘龙林美妮

山东教育电视台新媒体传播矩阵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sdetvnm@163.com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爱客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教育科研、热点新闻、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爱客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