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客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教育科研、热点新闻、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9-24 23:52:49
雨果曾说过:"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一个有灵魂的人所追求的"活着"从来不是指肉体上的存亡,他们向往的是丰盈的精神世界。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注定此生碌碌无为,信仰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它能在危难时刻激励人们继续前行。有这么一个人,她出身富贵家庭,曾海外留学数年。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名媛界的典型代表人物。
在命运的安排下,她与委员长偶然邂逅,委员长被她深深吸引并展开疯狂的追求。最后,她在她大姐的劝说下,与委员长完婚,成为中华民国第一夫人。这个人便是宋夫人。
第一夫人,才学兼备
1898年,宋夫人出生于上海,她家文化底蕴深厚,是典型的书香世家。宋夫人上面还有2个姐姐,姐妹三人并称为宋氏三姐妹。
受到家族文化的熏陶,宋夫人从小开始学习英语,1910年,她随二姐宋庆龄前往美国,就读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在美国生活数年后,宋夫人的思想、举止西华,相较于当时思想落后的中国女性而言,她可谓是前卫女性的代表。
1917年,宋夫人回国,当时的她受美国大环境的影响,汉语并不流利。为了掌握汉语,宋夫人特意请来一位私塾先生对她的汉语进行指导。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宋夫人的汉语达到了常人的水平,甚至远超于常人。生性好强的宋夫人更是掌握了中国的古典文学,之后她在各种演讲上大放异彩。
宋夫人性格开朗、外向,社交能力极强,很快和上海名流圈的人打得火热,外表清秀靓丽的宋夫人更是成为众多男士追求的目标。
1922年,宋夫人在哥哥宋子文举办的一个晚会上与委员长相识。委员长很快被宋夫人的外貌和谈吐所吸引,当时委员长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娶宋夫人回家。
此后数年,委员长对宋夫人展开了狂热追求,直到1927年,宋夫人被委员长的执着所打动,况且委员长当时的社会地位能小小的满足宋夫人的虚荣心,于是宋夫人在大姐宋霭龄的劝告一下,同意与委员长完婚。
同年12月,宋夫人与委员长完婚,在宋夫人的坚持下,他们按基督教的结婚仪式举办了婚礼。至此,宋夫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第一夫人"。
执手一生,恩爱有加
婚后,宋夫人与委员长十分恩爱,她虽未诞下麟儿,但委员长依旧视她为"掌中宝",宋夫人也十分的支持丈夫的工作,经常跟着委员长南来北往的奔波。
那么如此恩爱的夫妻为何死后却相隔两地呢?宋夫人为何坚持离世后葬在纽约,不想回台湾与丈夫合葬呢?
坚守信仰,不愿回国合葬"上帝让我活着,我不敢轻易去死,上帝让我去死,我决不苟且地活着",面对采访的记者宋夫人曾经如此说道。
当时的宋夫人有106岁的高龄,她的身体并不强健,行动极为不便。但面对死亡,她有着"道家人"的豁达,她并不畏惧死亡,反而认为死亡是生命另一种绽放的形式。
离世后拒绝合葬
2003年,宋夫人于纽约去世,葬于纽约的芬克里夫墓园。关于宋夫人不愿回台湾与委员长合葬,一直都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宋夫人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她早已决定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上帝。而当时委员长在台湾去世后迟迟没有下葬,据说委员长想"落叶归根",回到浙江,葬于母亲的墓边。委员长的做法与宋夫人的愿望背道而驰,故而宋夫人坚定的选择葬于美国。
第二种说法是宋夫人想落叶归根。当时,宋家的墓园位于上海,宋夫人的二姐宋庆龄和父母去世后皆是安葬于此处,宋夫人想在去世后与家人呆在一起也是情有可原。
但由于台湾与大陆关系紧张,宋夫人的愿望没有达成,当时连她回上海祭拜父母都成了奢侈,她只好委托关系比较的好的朋友前往墓园以致敬意。
宋夫人既然没有办法落叶归根,回到自己的故乡,于是她便选择了忠于自己的信仰,把自己的的灵魂奉献给上帝,成为上帝虔诚的教徒。
葬于异国他乡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痛苦万分,但对于宋夫人而言这或许是灵魂的救赎,她再也不用回去面对俗世的纷纷扰扰,她终于可以安安静静的享受平静的人生。落叶不归根,葬于纽约托尔斯泰说:"信仰就是生命车。"只要信仰不倒,人就有源源不断活下去的动力。人生短短数十载,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而活,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而不是为了虚名假利无端的耗费自己的心血。
宋夫人坚守了自己的信仰,她选择在去世后葬于纽约。这一举动或许会引起世人的疑惑和不满,但对于宋夫人而言,她只是选择了另外一个归属,更舒坦的"活着"。
宋夫人去世后葬于芬克里夫墓园,当时该墓园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它于1903年被建成,坐落于纽约市北40公里处,占地26万平方米,是当地最为有名的墓地。
宋夫人的墓位于芬克里夫大楼,该楼建于1927年,里面设施完善,一共有三层,里面分为壁葬和私人墓室。
宋夫人葬于此处并不孤独,她的大姐宋霭龄和哥哥宋子文亦在此处陪伴着她,她的骨灰在这座墓园中得到了非常好的照顾,她的后辈们也时常来祭奠她,给她讲述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离世后的平静生活对于宋夫人而言或许是另一种幸福的开端。"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信仰是人们肉体存活的动力。
若无信仰,人们的精神世界必然崩塌,试问一个精神紊乱的人,如何能身体力行的对自己负责,对社会做出贡献呢?选择为信仰而活,朝着信仰的方向前进是一个人对生命最好的诠释,这样的人我们如何能不尊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