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客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教育科研、热点新闻、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08-17 07:54:02
今年以来,持续火爆的券商场外衍生品业务已经连续两月新增规模环比呈现负增长。
近日,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最新场外业务开展情况报告来看,2021年5月,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业务新增初始名义本金2838.08亿元,环比减少9.84%;收益互换业务新增初始名义本金2826.98亿元,环比减少6.85%;证券公司收益凭证业务新增发行规模605亿元,环比减少28.89%。这也是自今年3月场外衍生品新增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后,连续第二月出现环比下降。
虽然环比新增规模有所下滑,但场外衍生品业务整体规模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
具体到5月数据,证券公司发行收益凭证合计3,155支,新增发行规模605.00亿元。其中,通过报价系统发行收益凭证726支,发行规模为223.94亿元;通过柜台市场发行收益凭证2429支,发行规模为381.06亿元。截至本期末,存续规模4031.71亿元。
另外,证券公司场外期权业务新增初始名义本金2838.08亿元,较上期减少309.80亿元,环比减少9.84%;截至本期末,未了结初始名义本金7847.87亿元,较上期增长7.65亿元,环比增长0.10%。
证券公司收益互换业务在2021年5月新增初始名义本金2826.98亿元,较上期减少207.79亿元,环比减少6.85%;截至本期末,未了结初始名义本金6966.00元,较上期增长507.56亿元,环比增长7.86%。其中,融资类收益互换新增为零,未了结名义本金0.01亿元,与上期持平。
“场外衍生品业务最大的作用即是对冲,5月以来A股市场整体向好,市场对冲需求减弱。”对于5月场外衍生品业务新增规模环比下降的现象,有国内头部券商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实际上,今年4月场外衍生品新增规模即环比出现下降,主要由于3月场外衍生品新增规模环比大幅增长,创下历史新高。高基数效应下,4月份场外衍生品新增规模环比下降。
国泰君安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也表示,在经历了连续两月新增规模历史高峰后,5月份场外衍生品新增规模回归正常水平。另外,海外市场行情波动使得收益互换境外标的占比上升。5月份,港美股市场波动较大,呈现出先急速下跌后快速爬升的特点,收益互换当月新增规模中,境外标的占比达42.5%,环比上升3.0百分点;A股个股标的占比达30.0%,环比下降6.4个百分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5月场外期权业务集中度也在再度提升。
当月,本期收益互换业务新增规模排名前五的证券公司新增初始名义本金共2494.45亿元,占本期收益互换业务新增总量的88.24%,环比再次上升4.1个百分点。其中,本期场外期权业务新增规模排名前五的证券公司新增初始名义本金为2289.35亿元,占本期场外期权业务新增总量的80.67%。
“场外衍生品业务较为复杂,对券商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刘欣琦称,头部券商衍生品业务市占率较高,已形成一定的业务规模,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产品结构,增加客户的选择,从而满足客户更多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不同客户项目间形成对冲,不同种类、方向相反的对冲头寸在券商内部互相抵消,可以降低衍生品业务的整体风险敞口,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