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固收+”基金的三个误区 快来看看你中了哪一个?

2021-08-10 15:10:02

济南中医肿瘤医院文章 http://www.myzx.cn/b/jjzyzlyy/article

  误区1

  “固收+”基金更适合定投

  定投虽好,但也有落下风的时候。

  如果是单边上涨的行情,定投的收益率是比不上一次性投资的。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越早买入,成本越低,对应的收益率越高。

  而定投是分批买入的,后面买入的成本越来越高,自然收益率比不上在一开始全部买入的方式。

  如果是波动大的震荡行情,那定投的收益率要好于一次性投资。

  震荡行情,市场有涨有跌。

  上涨的时候,买入份额少;

  下跌的时候,买入份额多,从而达到了平摊成本的效果。

  等到市场回暖之际,等到市场回到原来的点位时,我们不仅回本了,还赚钱了。

  回到基金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波动幅度小、净值走势一路上扬的基金,更适合一次性投资;

  波动幅度大、整体趋势向上的基金,跟定投更配。

  而“固收+”基金,恰恰就是前者。

  我们把三种类型“固收+”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和沪深300指数过去十年的走势图放在一起对比,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所以,如果是计划长时间投资“固收 ”基金,选择一次性买入的方式可能更好哦~

  数据来源:choice,日期范围为2011-06-30至2021-06-30。上述数据仅为指数表现结果,最终的投资收益结果和所投资的基金有关,可能和指数表现结果存在较大的出入。基金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误区2

  “固收+”基金适合波段操作,需要适时止盈

  小编有时候会收到类似这样的提问:

  “我买的XX基金收益率达到了XX%,我要不要及时止盈,之后再分批买入?”

  是选择“波段操作,适时止盈”,还是选择“买入不动,长期持有”?

  在实际投资中很多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难题。想要做出正确的选择,了解基金的净值走势特点是很有必要的。

  在前面,我们总结了“固收+”基金的特点:

  波动幅度小、净值走势一路上扬。

  除了2015年A股那场史无前例的调整导致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型基金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回调之外,其余时候“固收+”基金的净值波动都不算很大。

  即使短暂性出现了回调,只要给“固收+”基金足够长的时间,它就慢慢爬出“坑”,并且净值一次次创新高。

  具备这些特性的基金,就不太适合波段操作了,长期持有的投资体验反而会更好。

  在这里,小编又要不厌其烦地提醒大家了:以下走势图是对应的基金指数的净值走势,反映的是某一类型基金的整体情况,不代表所有的基金都是这样的走势。

  所以大家在选基金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选到好基。

  数据来源:choice,日期范围为2011-06-30至2021-06-30。上述数据仅为指数表现结果,最终的投资收益结果和所投资的基金有关,可能和指数表现结果存在较大的出入。基金指数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误区3

  “固收+”基金只适合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

  风险偏好高、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很多时候不太看得上“固收+”基金的收益水平。

  股民:

  一年的收益才10个点,太慢了,我一天一个涨停板就能拿下了。

  基民:

  股票型基金选得好,一个月的收益就能抵上“固收+”基金一年的收益,不香吗?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如何让小家的财富越滚越多?你需要一份资产配置!》有提到,家庭的资产配置就如同帆船一般,我们不能一味地进攻,这样会让我们守护的小家置于无法承担的风险之下。

  正确的做法是,既要有一部分钱是用来“博取更高收益”的,也要将部分资产用于“稳健投资”,这样家庭财富的小船才能航行得更远,“固收+”基金就是定位的“稳健投资”。

  所以,即使是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也可以考虑配置部分“固收 ”基金,构建抗风险能力更强的资产组合。

  OK,我们来总结一下投资“固收+”基金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固收+”基金更适合定投。

  正确方式:“固收+”基金一次性投资的效果更好。

  误区二:“固收+”基金适合波段操作,需要适时止盈。

  正确方式:“固收+”基金更适合长期持有。

  误区三:“固收+”基金只适合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

  正确方式: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同样需要配置定位于“稳健投资”的“固收+”基金,构建抗风险能力更强的资产组合。

  看完这一篇,相信小伙伴们投资“固收+”基金的时候就更加得心应手啦!

(文章来源:广发基金)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爱客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房产家居、教育科研、热点新闻、国际资讯、综艺娱乐、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版权信息

爱客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